核心提示:
1.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已經成為我國固廢治理的重要抓手。
2.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也有助于智慧城市技術的應用,對固廢產生、轉運、處理等全過程進行信息化管理。
3.“‘無廢城市’建設針對的是城市固廢的全生命周期。固廢管理流程的收集、運轉和處理等單個階段市場收益和成本是不同的。因此,可以采用生態補償或者全周期管理的模式,平衡固廢資源再利用以及市場消費綠色再生產品帶來的經濟效益?!?nbsp;
4.建設“無廢城市”的潛力和潛在效益巨大,預計到2030年,我國固體廢物分類資源化利用產值規模將達7萬億元至8萬億元。
5.未來,“無廢城市”建設有望成為固廢產業發展的又一個強力引擎,為環保產業帶來無限商機。
近期,多地出臺實施方案,積極推動“無廢城市”建設。2月份,吉林省發布《吉林省“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方案》,宣布吉林省“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全面啟動。河南省生態環境廳等部門聯合印發《河南省“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明確到2025年,6個地區達到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要求。3月2日,重慶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重慶市“十四五”期間“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目標……什么是“無廢城市”?多地為何積極推動“無廢城市”建設?其中的市場空間有多大?
建設意義何在
“無廢”并不是沒有固體廢物產生,而是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吝濤表示,“無廢城市”的本質是以城市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為抓手,將固體廢物對環境影響降至最低,并最終形成城市綠色發展方式的新政策,是基于生態文明戰略探索城市可持續發展的一種中國特色模式。
2022年12月9日拍攝的杭州市臨安區金馬工業園區內的一家“無廢工廠”,屋頂上安裝了光伏發電設備(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近年來,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已經成為我國固廢治理的重要抓手。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和《“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2019年,生態環境部確定“11+5”試點。2022年,生態環境部公布“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盁o廢城市”建設成為新時期的重要課題和建設重點。
各地積極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能為城市帶來哪些益處?吝濤表示,建設“無廢城市”,城市及其周邊生態環境會得到顯著改善。因為固廢是高密度污染排放源,不僅污染土壤,長期來看對大氣、水體以及人群健康都會產生負面影響。伴隨“無廢城市”建設,城市產業、消費和末端處理以及周邊地理生態環境之間將會形成良性互動,推動高效、循環、集約和生態環境友好的技術創新,并輻射城市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相關領域,催生新型綠色產業。在推動“無廢城市”建設過程中,也有助于實現城市碳減排,助推“雙碳”戰略。
此外,專家表示,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也有助于智慧城市技術的應用,對固廢產生、轉運、處理等全過程進行信息化管理,最終提升整個城市的現代化管理水平。
怎樣有效推進
提到垃圾站,大多數人印象中的場景是氣味刺鼻、臟亂不堪。而在北京市朝陽區雙井街道可持續資源回收站卻是另一番景象。這里不僅有四色科普長廊,還有幫助市民培養垃圾分類習慣的集再生資源回收和社區文化衍生功能于一體的社區公共服務空間“井點2號”,這些設施被用于為居民提供智能垃圾回收服務,同時向居民進行生態文明環保教育相關的文化內容宣傳。
雙井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劉偉告訴記者,為建設“無廢城市”,2020年《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出臺實施。該街道通過第三方服務單位,促進轄區垃圾分類發展。目前,廚余垃圾從《條例》實施前的分出率3%,提高至18%左右。該街道通過第三方服務單位為轄區內18個社區建了8座生活垃圾分類驛站,同時整合地區資源,設立7個再生資源流動回收點配合使用。為解決大件回收難題,街道還與第三方簽訂相關協議,在各社區至少建立1處大件垃圾暫存點,累計清運大件垃圾100余車。
此外,為保障各品類垃圾有單位收集、有跡可循、去向明確,街道督促物業簽訂各品類垃圾清運合同;對于轄區有害垃圾,配合朝陽區環衛中心建立轄區有害垃圾暫存點,將轄區內難以處理的有害垃圾如燈管、硒鼓等統一回收處理。統計顯示,2019年至今,僅僅在“井點2號”就回收紙張453.9噸、織物74.3噸、金屬13噸、塑料54.9噸、廢舊電子電器406件,相當于減少了9956棵樹的砍伐,減少了1373噸碳排放,節約了760噸石油的開采,節約了2512立方米填埋土地。
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一頭連著減污,一頭連著降碳。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負責人表示,我國固體廢物環境污染形勢嚴峻、治理任務艱巨、治理要求高。實踐表明,“無廢城市”建設既是系統解決固體廢物問題的綜合途徑,也是推動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有效載體。
帶來哪些機會
“無廢城市”建設給生態環境帶來改變的同時,也給固廢處理市場帶來巨大發展空間。
專家表示,企業的盈利模式不能僅僅著眼于單個工業、農業或者商品消費環節,需要從更宏觀和系統的格局來統籌,從而尋求更大市場價值。未來,“無廢城市”建設有望成為固廢產業發展的又一個強力引擎,為環保產業帶來無限商機。
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建設“無廢城市”的潛力和潛在效益巨大,預計到2030年,我國固體廢物分類資源化利用產值規模將達7萬億元至8萬億元。多位接受采訪的專家學者表示,總體看,作為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我國“雙碳”戰略的推進,讓“無廢城市”建設不斷提速,“無廢城市”也正成為地方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的標識。 (經濟日報 記者 楊秀峰)
原文鏈接:“無廢城市”建設提速,有望成為固廢產業發展的又一個強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