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4日上午,北京市召開生活垃圾分類和物業管理推進大會。會議指出:“物業企業要擔起責任,將垃圾分類納入日常管理?!?
這是首次在高規格的會議中,提出垃圾分類與物業管理進行融合。
眾所周知,現垃圾分類付費機制并不健全,主要依靠財政補貼進行付費,隨著垃圾分類的全面鋪開,繼續依靠財政補貼進行付費并非長久之計。
現實倒逼創新,物業公司開展垃圾分類具有天然優勢,原因如下:
第一,物業公司本身就扎根于小區的管理。
小區是垃圾分類的源頭,垃圾分類的關鍵環節也是源頭,只有源頭分得好、分得對才能為收集、運輸、處置環節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物業公司與小區居民有良好的溝通基礎。
如何讓居民分得好、分的對,宣傳引導很重要。物業公司對小區居民很熟悉,經常打交道,并且保持著長期有效的溝通機制,該機制對垃圾分類的宣傳引導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第三,物業公司與小區居民之間有穩定的收費機制。
物業費有長期穩定的收費機制,垃圾分類的激勵機制大多是兌換積分,積分兌換禮品,物業公司可直接以積分抵扣物業費,讓居民獲利來的更加直接;
第四,基于物業服務的協同能有效降低成本。
如垃圾分類一并納入,基于物業服務人財物的投入,可有效進行協同,減少重復投入。